2022-03-21 來源:話匣子APP 記者:劉康霞

“昨天挺辛苦的,下雨然后很冷,回來的時候手套一拿掉的時候手就很癢 。”
在核酸檢測點維持現場秩序、時刻提醒前來做核酸的居民佩戴口罩、保持距離,做好疑問解答,幫助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掃碼登記信息……這就是社區志愿者00后錢晨一天的工作。雖然疲憊,但說起志愿者工作,讓她留下的是暖意:“下雨的時候,居民說你們沒有傘,把傘給你們,會有人感覺到你們雖然有雨衣,但是還是需要傘的。會有人來說謝謝你們,覺得還是很開心的。”
錢晨是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應用藝術設計學院的一名大一學生,由于疫情原因在家上網課。她的爸爸是警察,媽媽是社區工作者,都忙碌在防疫一線,看著平時就工作繁忙的父母,這段時間幾乎“連軸轉”,她內心也希望能分擔一點。所以當聽說所在社區核酸檢測點急需志愿者時,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她也記得媽媽當時跟她說:“能夠去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感受一下在疫情的嚴峻的形勢下面,很多人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有看不到的一些奉獻,要自己體會。”
于是,利用雙休日和平時網課的間隙,社區志愿者錢晨上崗了。她還設想下一步與自己所學專業相結合,發揮自己的繪畫特長,把志愿服務一線的場景用畫筆記錄下來:“用畫圖的方式就是來記錄一下防疫工作,從一開始的忙碌到最后的比較有秩序,不管是服務于他人的志愿者,或者是居民們,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戰線上去抗擊這個疫情的。相互努力才能更快戰勝疫情。”
在華師大校園,學生志愿者群里總被這樣一些些話,“還需要人手嗎?”“我可以隨時上崗!”……因為志愿者們身著藍色背心,他們被稱為“藍馬甲”!
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大四的楊藝瀟就是其中一位:“每次在群里大家都是搶著報名,表單一發布,立馬就會被報滿,就是半分鐘、一分鐘,就是為了搶一個為大家服務的機會。”
協助進行核酸檢測、食堂秩序引導、物資運送,這些志愿者們穿行于校園、服務于師生,彰顯的是校園防疫背后的青春力量。楊藝瀟說,志愿者的工作并不復雜,重要的是用負責專業的態度和高效清晰的組織,展示出困難環境中的有序和溫暖,給每一位同學傳遞信心:“大家都是00后或者比較年輕的血液,在面對緊急的時刻的時候,不管是踴躍的態度,克服艱難條件,各方的理解等等,青年力量很強大的,大家責任和擔當讓人很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