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來源:浦東發布 作者:符佳
五月的上海,立夏已至,氣溫日漸升高。冷鏈物品要進入高校,消殺環節怎么做?

在位于浦東曹路鎮的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大門口,該校自主設計打造的集中式冷鏈物品消殺站解決了這一難題。該校以科技戰“疫”,將科技創新力轉化為師生健康保護力,以一座白色集裝箱實現了冷鏈物品在校外緩沖區的過程性低溫臭氧消殺,從而做到嚴把冷鏈物品進校入口關,守護師生健康。
冷鏈物品的消殺是物資消殺工作的難點。目前上海高校通用的消毒劑和六面消殺技術都是在常溫條件下進行操作的。隨著氣溫上升,冷鏈物品的消殺、靜置將帶來因物品自然解凍而產生食品安全風險。如何實現在消殺過程中冷鏈物品不解凍,從而實現食品安全風險和防疫安全風險雙阻斷,成為學校防疫工作的一道難題。

二工大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消殺專班決定在物品進入末端冷庫前,增加入校緩沖區的“中間冷鏈消殺環節”。該校智控學院何成教授團隊主動承擔建設任務,在短短一周內完成了方案設計、設備采購和現場組裝,建立了集中式冷鏈物品中轉處置點。
“集中式冷鏈物品中轉處置點利用現有設備進行改造,價格較為經濟,投建快速。”該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消殺專班成員、后勤服務中心主任李琦明表示,通過制冷設備,結合臭氧快速消殺,這一過程中物品溫降幅度保持在不影響食材質量的可控范圍內。集中式冷鏈物品中轉處置點在每次消殺后,可進行徹底的空氣交換,從而保證消殺空間的搬運人員的健康。

“冷鏈物品在校外緩沖區完成消殺,可大大降低校外污染入校的風險。”二工大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在為師生打造放心暖心的安全校園的同時,也期待這項科技成果得以更廣泛應用,以科技力量賦能上海戰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