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來源:青春上海 作者:劉昕璐
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緊緊錨定主題教育的目標任務,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育人價值,將主題教育、思政教育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激發學科潛能,著力“講好中國故事”。
以非遺剪紙作品為線索講授廉潔教育微黨課
在形成濃厚的理論學習氛圍之際,學校黨委明確,各學院要結合自身實際與特色優勢,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推動主題教育成果轉化。
外語與文化傳播學院依托非遺研究特色,組織師生黨員挖掘非遺項目中的紅色基因,探索紅色基因創新傳承,提升紅色基因育人效果,結合學校開展的廉潔文化教育,以“黨史中的廉潔文化”“廉潔自律從青年開始”為主題,悟原理、強信念、傳非遺,學院黨委書記以非遺剪紙作品為線索,帶頭講授廉潔教育微黨課。在日常工作中,則通過抓實抓好理論學習提升師生理論素養,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斷讓紅色基因入腦入心、凝心鑄魂。
如今,《走進非遺——上海絨繡》《走進非遺——海派剪紙》《走進非遺——上海民間音樂》《走進非遺——上海民間故事》《走進非遺——文創企業實踐》等非遺系列課程也在校級層面陸續開出,通過積極探索非遺項目對科研教學的賦能作用,挖掘非遺項目中的紅色資源并探索育人路徑,提煉文化精髓、踐行協同育人、強化精神引領。各類非遺展覽、講座、沙龍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體驗,大學生社團“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社”也宣告成立,讓非遺在年輕人的參與中煥發全新生機。
校園內社會上講好故事凝聚共識
當下,學校注重對非遺項目進行校內外的“活態傳承”,依托非遺相關的校地、校企合作,強調非遺“在校園”,由“走近”轉為“走進”,尤其在“用非遺講好中國故事”上,走出了一條認同感強、參與度高、邏輯明確的實踐路徑。
非遺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進校園授課,師生共同創作紅色文化題材剪紙作品、查閱黨史資料,不斷將非遺文化傳承與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相融合,通過學、繪、剪、講、展、傳,打造“紅色文化+非遺+互聯網”的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新形式,不斷通過非遺講述中國故事。
在“2023年上海非遺日”上,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派出百人大學生志愿者,組織學生社團、禮儀隊、志愿者為共建單位的文化活動賦能助力。在社會實踐中,師生團隊解析非遺蘊藏的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審美價值、思想智慧,提升師資隊伍政治素養、思維素養、科研素養、媒介素養,引領師生樹立文化自信。二工大還被授予“上海絨繡傳承培訓基地”,是此次11家授牌單位中唯一一個獲得授牌的高校,并進一步達成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識。
校方表示,將繼續用好用活非遺資源,將其作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發揮文化育人價值的重要載體,不斷優化傳播理念、創新傳播方式,以主題教育為契機,聚焦非遺打造上海高校紅色基因傳承傳播的新樣本。
原始鏈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3/07/23/1690096849108937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