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1 來源:學習強國 作者:呂嬋、聶曉瑜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積極推進“產學研”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充分借助高校人才資源和企業科技創新力量為產業發展提質賦能,實現人才與產業相互“成就”,助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確保暑期主題教育“不斷線”見實效。
主題教育賦能促干,激發科技服務擔當精神。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持續發揮長三角地區技術轉移工作站作用,暑假期間學校科技工作者們不畏酷暑,扎根產業應用一線,把脈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服務,賦能成果轉化落地和企業轉型升級。二工大教師們走訪了海門科技局、啟東呂四港經濟開發區和當地頭部企業,全方位對接優質資源、深化務實合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添新動能、增創新優勢;參加浙江省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科技服務業論壇推介會,推動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赴麗水市松陽縣進行產學研對接,走訪松陽不銹鋼行業頭部企業上上德勝股份有限公司,對接企業所需不銹鋼鋼管智能酸洗技術需求和人才就業需求;赴建德市參加“才聚杭州建德行”活動,圍繞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等進行主題分享,與企業進行技術交流,了解企業技術需求,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人才短板,服務當地經濟轉型升級。學校持續開展有組織科研,面向地方民生科技需求,加快推動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學校科研人員圍繞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等領域開展的七個科研項目入選2023年度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民生科研專項項目,進一步發揮以科技創新服務民生,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推動鏈條式項目落地,實現產學研精準對接。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啟東研究院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環境保護、產品設計等領域,面向當地產業需求進行補鏈強鏈專項攻關。學校派駐專職人員在啟東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推薦引進各類人才計劃項目,聯合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協助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院主動服務,精準對接,截至目前已簽訂合作協議20余項,為當地企業創新發展和產業集群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7月27日,啟東研究院舉行項目對接會,推介科研成果,舉行能材學院黨委與啟東高新區黨委黨建共建簽約儀式,不斷提升服務社會、服務企業、培養人才的能力。
科技創新成果共享,為企業轉型升級賦能。七月末,武義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召開電動工具新產品發布會,研究院在研發新產品過程中申請的一系列專利和標準將在縣科技局、經商局、市場監管局指導下,聯合武義縣電動工具行業協會、金華市電動(園林)工具知識產權聯盟共同推進標準應用,并對標準專利進行開放許可,免費許可給聯盟內企業應用。研究院秉持為企業服務的初心,不斷探索為企業提供從產品、設備、技術、咨詢服務到人才輸送全方位的服務,未來還將推出更多行業的研發成果,為當地企業的轉型升級賦能。
黨建引領,探索“校企政”產學研融合。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鼓勵師生發揮學科專業優勢,以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學科發展,將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智能制造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校領導帶隊赴浙江安吉元豐茶葉機械有限公司訪問交流。二工大將和安吉縣政府、企業在學科建設、校企政合作、人才培養、產學研融合等方面緊密合作,形成長效合作機制,推動共同發展,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互惠共贏。智控學院探索“黨建引領+科研賦能”新模式,努力提升主題教育實效,由黨員教授領銜,跨學科、跨領域組建科研團隊,充分發揮優秀學科團隊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以老帶新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產教融合賦能人才培養,社會實踐“無縫對接”。“創智啟糧·真能實材”社會實踐團走進啟東,9名學生參加了為期3周的產學研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的同學們從各自專業背景出發,調研汽車產業現狀,新能源新材料在汽車產業的應用,相關專業在汽車產業的就業情況等,用實踐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書本上的知識‘擠擠水’”的要求,走進產業、熟悉行業、了解就業,厘清三者內在關聯及當前現狀。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實踐團運用跨界思維、青年視角,通過直播、創作短視頻、網文等方式,在抖音、B站、微信等媒體平臺,創作并發布一系列汽車營銷作品,宣傳企業產品和品牌,展示企業文化、特色和優勢,取得了良好的網絡營銷成效。此次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共建創新聯合體的新路徑。
夏令營開啟,拓展產品設計校企合作新模式。武義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協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等高校產品設計專業師生舉辦首屆夏令營。師生走進杯壺和電動工具行業,參觀企業了解需求,同學們經過集中頭腦風暴、設計修改、三維建模等工作,最終完成多種設計方案。夏令營以本地企業實際產品設計需求為出發點,讓高校學生從需求端了解產品,并為企業提供創新的產品設計想法和人才渠道,為教學方式注入了多樣性。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思想、見行動,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充分發揮學科優勢,黨建引領,科研賦能,持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