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學校在綜合樓1000會議室舉行首批校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受聘儀式。俞濤校長為18位受聘教師頒發了校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聘任書。
宋寶儒書記在受聘儀式上講話指出,學校不唯學歷、不唯資歷,唯能力、唯業績,從學校實際出發,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創新,希望受聘人員以此為契機,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進一步發揮好帶頭人作用,為學校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徐余法副校長、人事處、相關二級教學科研單位負責人以及此次受聘人員參加了會議。二級教學科研單位與受聘人員簽訂了校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責任書,明確了受聘方的工作內容、崗位職責、預期目標及成果。受聘教師在發言中感謝學校為其提供了更多對外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機會和平臺,并表示一定會珍惜自己的成長機會,將自身的技術和經驗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并帶好青年教師和團隊。
據悉,學校開展校聘工作的目的在于深入實施師資隊伍優先發展戰略,破除束縛師資隊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解放和增強師資隊伍的活力,促進學校事業發展。
根據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綜合改革方案”的要求,按照《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設置校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實施辦法(試行)》,學校于今年9月開展校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聘任工作;聘任工作的基本原則是服務學科專業建設、分類實施、穩步推進、堅持全面要求與突出重點相結合、保障和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優先原則、聘期制。
最終經校專業技術職務評議委員會評議、校崗位聘任委員會和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學校決定聘任下列18位老師擔任校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按姓氏筆劃排序):
校聘教授:王孝聰、張世明、楊寅春、姚莉、徐菊、蕭泰、斯桃枝、薛元昕;
校聘副教授:葉衛東、朱學峰、張偉(體育部)、楊淑珍、郭耀廣、曾紅兵、端木海、薛建新;
校聘高級實驗師:張豪平、蔡捷。
附:18位教師簡介
王孝聰 校聘教授 近四年所接項目達三十多項,項目合同金額1209萬元。先后與國內機械廠和設計院合作成功將科研成果推向全國各大造紙企業,推向伊朗、越南、白俄羅斯、緬甸等國的企業。在造紙行業先后為企業解決了大輥徑壓榨脫水問題、遠程線壓力設定和自動調整問題、MCS監控報警及連鎖等技術,近幾年開發的液壓缸同步及壓力控制技術在國內紙機的膜轉移施膠機和壓光機上試用獲得圓滿成功并開始推廣使用,提高了造紙產量。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同德國依蒂爾公司合作開發的C型壓機液壓及控制系統已經成功生產二年,其生產的隔音墊產品已配套于北京奔馳車上。還將科研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許多案例運用到教學中,把許多當前書本上沒有的液壓最新技術融入到課堂、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中,讓學生參與項目,提高學生科研和設計能力。
張世明 校聘教授 作為專業負責人,探究本專業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改革,不斷完善本專業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并在教學資源建設中,以新的教學思想和理論為指導,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被評為2012年上海市高職教學名師,可視化程序設計分別為學校重點課程建設和上海市重點課程建設,操作系統課程獲上海市精品課程,多次被學生評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并獲得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學校教改項目1項,發表教改論文1篇,出版教材1本。完成2項橫向項目;完成一篇論文(EI檢索)。多次參加浦東新區科委組織的項目評審,參加福建省科委科研項目網上評審;每年組織藍橋杯全國軟件設計大賽上海賽區,為全市高校軟件設計愛好者提供競賽的機會和環境;多次組織上海市高教學會計算機專委會會議。
楊寅春 校聘教授 主要承擔信息安全類課程的教學工作,先后負責和參與國家、上海市、學校和企業科研項目。2011年帶領信息安全技術專業教師獲市級優秀教學團隊稱號; 2012年負責《網絡安全》上海高職院校市級精品課程建設;2014年獲上海市高職教學名師稱號;2015年帶領中高貫通專業教學團隊參加上海市教學設計比武大賽獲團體三等獎;2016年作為項目負責人立項市級教改項目2項,作為指導教師帶領學生獲得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信息安全管理與評估賽項三等獎,作為團隊負責人帶領《信息安全技術》校級骨干教師團隊通過學校驗收。負責信息安全師三級證書考試,通過率保持在90%以上;2014年負責啟動中美合作辦學項目,負責中高貫通專業建設,校級本科精品課程建設,發表教改論文3篇,編寫完善校本教材4本,引進企業兼職導師6人,獲得兩次校級考核優秀。
姚莉 校聘教授 上海財經大學博士,曾在美國僑港大學交流學習一年。現任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商務本科專業負責人。2014年起,帶領國際商務專業獲批上海市教委規劃備案的全英文專業建設,以第一負責人分別獲得上海市教委全英文示范性課程建設項目和上海市留學生全英文示范性課程建設項目資助,其中留學生課程建設項目已于2016年1月獲得上海市留學生全英文示范性課程稱號。2016年,獲市級教改項目一項。自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指導國際商務專業學生參加各類市級和國家級商科技能大賽和商務精英挑戰賽,指導人數超過90人次,并連續三年在市級和國家級比賽中獲得二等獎等多個優秀成績。負責承擔或參與多項科研項目,參與《跨境經濟合作模式比較研究》的撰寫。2016年帶領國際商務系獲“上海市教育系統巾幗文明崗”稱號;2016年獲上海市“育才獎”稱號。
徐菊 校聘教授 長期從事外國文學教學、翻譯與研究。學術專著《經典的嬗變:《簡愛》在中國的接受史研究》獲上海市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翻譯《嘉莉妹妹》、《艾凡赫》、《綠山墻的安妮》、《古堡驚魂》、《三個白癡》、《布洛克的小說課堂》等多部文學作品,譯著達一百多萬字,譯著《嘉莉妹妹》銷量一千多萬冊。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一項。在重要學術期刊及核心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多篇,曾獲學校青年科技獎一等獎。現于我校文理學部外國語學院從事高年級主干課程教學,在教學中注重打通中西文學、文化界限,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并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曾兩次獲評校優秀專業導師稱號。
蕭泰 校聘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雕塑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委員、中國玻璃藝術大師、上海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工藝美術系列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審定委員會審定專家、上海市傳統工藝美術技藝代表人。主要教學研究領域為視覺傳達設計和材料藝術。創作的藝術作品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首屆中國當代抽象雕塑展、第五屆中國國際創意設計展、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展、上海春季藝術沙龍、英國國際玻璃藝術展、中國國際雕塑年鑒展、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首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首屆全國玻璃藝術大展賽、上海美術大展、中國玻璃藝術名家作品展等國內外各類展覽并獲得獎項,作品被多家海外機構收藏。出版著作《現代玻璃藝術設計》、《玻璃熱熔藝術創作與技術導向》等,發表各類學術論文二十多篇。曾被多家媒體譽為中國現代玻璃藝術的拓荒者,以自身的實踐參與了中國現代玻璃藝術從起步到發展的各個階段。
斯桃枝 校聘教授 原網絡工程專業系主任、專業負責人,研究方向為網絡工程、信息安全、信息集成系統。主講“計算機網絡與通信”、“TCP/IP協議”、“網絡系統集成”、“路由技術”、“網絡工程實踐”等課程。主編出版了計算機網絡類專業教材九本:包括《Windows Server 2003組網實訓教程》、《網絡工程》、《路由與交換技術》、《路由與交換》、《路由協議與交換技術》等,其中人民郵電出版的《局域網技術與局域網組建》被評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的《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獲北京大學出版社“十一五”規劃本科教材計算機類優秀教材特等獎,獲學校2010年教學成果三等獎,2011年校級優秀教材二等獎,及上海市優秀教材二等獎。主持網絡工程本科專業建設近十年,負責上海市和校內重點課程建設《路由技術》,《路由技術》課程被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撰寫了十余篇科研論文;完成了上海市教委、經委等科研項目五項;完成橫向項目四項,到校經費七十多萬。
薛元昕 校聘教授 現任高等職業技術(國際)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師,研究方向為多媒體技術和高等職業教育。國家和山東省精品課程網評專家,《視頻制作技術》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負責人,山東省“多媒體技術”教學團隊帶頭人,山東省“動漫設計與制作”特色專業負責人;教育部、山東省、煙臺市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獲“煙臺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獲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高職組信息化教學設計”三等獎。長期擔任企業影視多媒體技術顧問,是山東省職工教育培訓資源庫專家,山東省教學名師。主持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十二五”規劃課題1項,獲得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主持山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方案開發項目1項,主持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參與省級課題1項,均已結題;申報校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結題2項,在研2項;在核心期刊及其他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編寫教材教參5部,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平面設計、視頻制作等技術服務多項。
葉衛東 校聘副教授 先后擔任機電工程學院工業工程系主任、高職機械系主任、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負責人。“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上海市重點課程,“生產與運作管理” 校精品和重點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校重點課程、“計算機輔助制造”校重點課程。完成包括“風云”、“實踐”系列等18顆衛星的衛星搭載電源系統的地面監控系統的軟件開發。承擔建設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機動車輛保險電子商務項目、機動車輛現場遠程定損系統、機動車輛出險報案受理系統。
曾紅兵 校聘副教授 現擔任機床數控技術(德國IHK模式)和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專業負責人。主講工程控制原理、液壓與氣壓傳動、算法語言與數據庫基礎、機電液控制技術基礎和質量管理與可靠性等課程。長期致力于德國雙元制職業培養理念在高職專業建設中融合與借鑒。專業建設成果先后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和校教學成果三等獎各1次,專業團隊還獲得了市級教學團隊的稱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上海市高職高專重點專業負責人培訓班上被上海市教委評為優秀方案并收錄優秀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也獲得了085項目經費的支持。另作為副主編參與完成1本專業教材的編寫工作。在教學工作之余,始終致力于企業的技術服務與支持工作,近4年參與1項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橫向科研項目1項、作為團隊主要成員之一參與已結題的橫向科研項目10項、作為團隊主要成員之一參與已立項的橫向科研項目2項。
端木海 校聘副教授 曾在上海龍柏飯店、云南昆明錦華大酒店、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上海網球俱樂部及公寓、上海瑞峰公寓酒店等擔任中高層管理崗位。2010年,作為骨干參加酒店管理專業申本工作,申本后擔任專業負責人。2014年院系調整后進入經濟與管理學院,繼續擔任酒店管理專業負責人。2014年,學校成為洲際酒店集團英才學院的成員,初步建立了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校企合作模式。2016年,擔任學術交流中心總經理,使該中心成為洲際集團英才學院的實踐基地,全力探索理實一體化的教育模式。承擔或參與多項科研任務。
張偉 校聘副教授 高級教練,國際藤球聯合會講師、中國毽球協會教練委員會委員、中國大學生毽球協會教練員委員會委員、廣東佛山毽球協會終生榮譽會長;曾在美國訪學一年。作為國家藤球隊主力隊員參加1990年北京亞運會、1994年日本廣島亞運會;作為國家隊主教練帶隊參加2002年韓國釜山亞運會、2006年卡塔爾多哈亞運會和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會,并獲得2006年韓國釜山亞運會女子單組第二的中國藤球歷史最好成績。作為學校教師多次率校毽球隊代表上海參加各類全國綜合性運動會毽球比賽;作為第二負責人獲高校市級體育和健康體育精品課程《毽球》精品課程;出版了個人專著《毽球運動實戰》;2013年匈牙利毽球公開賽獲得男子單人第二,團體第三;曾擔任過浙江省毽球比賽、浙江省體育大會毽球比賽擔任仲裁;2009至2015上海市所有毽球比賽一等獎,2014年包攬全部比賽項目第一。獲得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會毽球比賽獲得女子雙人第三、團體第五。
楊淑珍 校聘副教授 工學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師。教學上,積極投身專業建設、努力嘗試課程教學改革,積極探索符合“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辦學定位和實際的教學方法。參加2015年上海市應用型本科高校第二屆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并榮獲“實踐教學設計”一等獎;主持的“傳感器與測試技術課程”被評為校優秀重點課程和校精品課程;作為項目第二負責人完成了上海市教學改革項目一項;指導學生開展的創新實踐項目“慣性發電機裝置”獲第十二屆陳家庚青少年發明獎(上海)二等獎;榮獲上海第二工業大學2014年度校長獎、2014年校實踐育才獎。關注跟蹤當前學科發展的前沿,努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8篇;作為項目第一負責人,獲上海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與者參與上海市科委、教委等省部級項目及企業項目10多項。
薛建新 校聘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現任工學部計算機應用工程系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上海市計算機學會理論計算機科學、普適計算與嵌入式、協同與信息服務等專業委員會委員、CCF YOCSEF上海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在研)、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在研)、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項目1項(在研)、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1項(結題);合作發表論文7篇。主講算法設計與分析、數據結構與算法等24門次專業基礎課教學任務;指導21名學生進行畢業設計,其中3人被評為優秀畢業設計;指導大學生創新項目3項(結題2項、在研1項)和校三小項目2項(在研);參加首屆“上海市屬本科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班”,成績優秀并獲得結業證書;參加2015年CCF《計算機問題求解》導教班并獲得結業證書。
郭耀廣 校聘副教授 工學博士,晨光學者,研究方向為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與利用、光催化氧化處理VOCs、水處理高級氧化技術。主講《環保設備基礎》、《電子產品有毒物與防治》、《儀器分析》、《純凈水與礦泉水的處理工藝與設施》、《廢氣凈化技術》、《動力鋰電池的梯次利用與回用技術》(研究生課程)等主干課程;主持上海市“晨光計劃”、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上海市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研究開發中心開放基金、上海巨浪環保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項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等6項;在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20余篇。
朱學峰 校聘副教授 同濟大學博士畢業,環境與材料工程專業,研究方向為膜分離處理污泥及污水、生物質能源化,2013年在芬蘭薩沃尼亞理工大學訪學一年,學習污泥厭氧處理。在校期間,講授《水污染控制工程》、《工程導論》、《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Quality Management in Industry Enterprises》等課程;在SCI發表四篇論文;授權發明專利:一種旋轉電極耦合平板膜處理處理污泥的系統;參展項目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優秀展品二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旋轉電極耦合膜分離同步濃縮消化污泥技術機制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1項,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點科技攻關專項2項。
張豪平 校聘高級實驗師 高級驗光技師,曾擔任應用物理系大學物理實驗室管理、教學工作;2000年負責籌建眼視光技術實驗室,包括綜合驗光實驗室、眼鏡定配加工實驗室、角膜接觸鏡實驗室和眼鏡店仿真實驗室的建設,基本滿足了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實訓及眼鏡驗光員和眼鏡定配加工兩工種職業資格考證的需要;2002年,獲得上海市職業培訓指導中心頒發的職業資格鑒定考評員(驗光)資格證;2006年指導我校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葉琳參加上海眼鏡行業技能大賽獲得眼鏡驗光員職業資格技能技師證書;2008年,基本信息被上海眼鏡行業協會高技能人才庫錄入;參與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創新教材《眼視光技術實訓》(上、中、下)三冊的編寫;2009年,本人通過上海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考試獲得職業資格眼鏡驗光員高級(一級)技師證書;發表眼視光技術專業論文兩篇。
蔡捷 校聘高級實驗師 工學學士,工學部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學院,高級技師。掌握常用金屬加工設備如普通車、銑、磨、齒輪加工機床和各種常用的數控機床、加工中心、電火花成型機、線切割機床的加工工藝和操作,對沖床、注塑機、壓鑄機等設備的操作技術也比較熟悉。現負責學校數字化制造工程中心實驗室。主要承擔的課程有《計算機輔助加工》、《工藝規程設計及專用夾具設計》 、《生產設備維護和保養》等實踐課程和 《機械制造基礎》、《機械制造技術》等專業理論課的實驗課程。參加了“數控與切削機械師—德國模式—專業培養教學IHK”和“卓越工程師”的教學團隊。參與2015年校級教學改革項目《機械工程中本貫通專業培養計劃制定與核心課程建設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和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先進制造技術》等工作。2015年獲得上海市應用型本科高校第二屆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實踐教學設計”一等獎。發表科技類國外期刊論文1篇,參與編寫《SIEMENS數控技術應用工程師:SINUMERIK 840D/810D數控系統NC高級編程與Shop Turn應用教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