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頂層設計,落實學校各項教學改革舉措,督促、檢查、指導和評估各項教學工作及其成效,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我校自2016年起實施學校督學相關制度。日前,學校印發了《關于聘任張峰教授為學校督學(2019-2022年)的決定》。近日,記者采訪了學校新一任督學——張峰教授。
記者:張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采訪。您能為大家解讀一下什么是“督學”,我校設立“督學”的意義是什么嗎?
張峰:學校“督學”是指由學校按程序聘任,依據教育法律法規,監督、檢查、指導和評價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我認為作為一名學校督學,主要任務是要緊緊圍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心任務和改革發展目標,對學校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進行督促、檢查、調研、評估和指導,為推進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學校有關決定決議的貫徹執行,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決策咨詢和意見建議。
我們學校要辦成為一所講質量的大學——擁有高質量的教職員工、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培養高質量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督學制度”的支撐。通過督學的工作監督、指導、評估學校教育教學,提供形勢分析和決策咨詢,監督、檢查和評估學風教風建設及其成效,我希望通過督學工作能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貢獻綿薄之力。
記者:您認為應該如何構建督學工作體系、健全督學工作制度,使得督學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呢?
張峰:在高等教育規模迅速壯大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把教學作為中心工作,把教育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高校建立督學制度是教學管理模式創新的需要,是加強教學管理工作的學術性和科學化的需要,也是建立教學質量監測保證體系中自我約束機制的需要。
據我了解,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督學質量標準和統一模式,尚處于自發、自律、自主式階段,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化和制度化,這樣才能保證督學制度功能的有效發揮。
關于如何使督學工作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和網絡化,我認為這需要建立教學督學質量管理體系,將各種標準、程序和規章制度化,建立合理的教學督學工作流程,及時收集整理、綜合分析并反饋信息,將下情上達,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為學校提供準確的統計數據、有價值的分析材料。要科學規范地開展督學工作,供領導決策參考,以促進學校教學工作健康發展。
記者:在新一輪的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過程中,我校辦學定位得到了評估專家的肯定和認可,您能談談如何從督學工作的角度促進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學質量文化的構建嗎?
張峰: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是高校賴以生存的根本,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如何,將最終反映在人才的培養質量,并接受社會檢驗。我校定位于“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大學質量文化,就必然要從抓辦學質量入手,同時還要保持改革的信心與開放的態度。
提高我校辦學質量需要傳承勞模文化育人的優良傳統,讓勞模精神在學校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為社會培養掌握職業技能、崇尚職業信用、彰顯職業特色的高技術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更多包起帆式的優秀畢業生。
記者:張老師,還想請您簡單談一下對督學工作三年任期里的設想、展望及工作的重點方向?
張峰:作為督學崗位上的新人,我認為,首先自己要認真學習國家教育教學方面的政策,學習全國和上海市教育大會精神,提高自己督學的意識與能力。其次,督學工作是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的,我需要進一步學習與熟悉這方面工作,并打算從幾個點切入。第一是教育教學評估整改方面,2017年末,學校接受了教育部審核評估,我將關注評估整改工作以及以整改促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成效。第二是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面很廣,根據學校工作推進,重點要關注的是工科專業工程認證。我本人也是一名基礎課教師,我打算從進一步提高基礎課質量出發關注工程認證相關工作。中高職和中本貫通人才培養的質量控制也是至關重要的,我曾配合教務處與相關學部學院做了較多這方面的工作,并將繼續給予關注與努力。
(記者:席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