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文匯報 儲舒婷
上海二工大兩校友在五四前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用愛傳遞生命希望。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接連上演兩場溫暖的生命接力。4月29日,2022屆校友鄭昊麟在上海長海醫院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成為上海市第713例、該校1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而在4月18日,2018屆校友付泰源完成了上海市第708例、該校第18例造血干細胞的捐獻。
在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兩次捐獻見證著同一個抉擇:鄭昊麟忍受4天動員劑注射的不適,付泰源為達標堅持三個月健康管理。他們用行動打破“00后”“95后”的代際標簽,讓“奉獻”二字閃耀著新時代的青春光芒。正如鄭昊麟所說:“捐獻不是終點,而是愛傳遞的起點。”付泰源則從患者感謝信中讀到更深的責任:“要讓愛心成為生活的常態。”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吳沛東與上海市紅十字會看望付泰源。
從“誤解” 到主動加入生命接力
回憶起捐獻初心,鄭昊麟坦言曾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存在 “開背抽骨髓” 的刻板印象。2019年,學校學長學姐的成功捐獻事跡讓他了解到,捐獻流程與獻血類似,便毅然報名入庫。2024年初首次匹配成功,卻因體檢“沉默期”錯失機會;2025年初再次接到通知時,他想都沒想立馬答應,在家人鼓勵下堅定完成這場跨越兩年的生命之約。造血干細胞采集結束后,他深情祝福患者:“愿你帶著愛和希望,重新擁抱生活。”

4月29日,鄭昊麟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
付泰源的捐獻之路則始于2014年入學時的一次宣傳活動。“當時覺得能救人,就登記了。”十年后接到配型成功的電話,他才意識到這份承諾的重量。面對首次體檢指標不通過,他連續調整身體狀態,第三次體檢達標后,從蘇州奔赴上海完成“十年之約”。當得知受助者是河南老鄉并收到飽含感激的書信時,他感慨道:“慶幸自己從未放棄。”

4月18日,付泰源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
十九次 “生命相遇” 背后的育人密碼
短短兩周內的兩場生命接力不是偶然。截至目前,二工大已有19名學生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6000余名師生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規模在滬上高校位居前列,創下“每40名上海市捐獻者中就有1名二工大學子”的奇跡。2024年,學校涌現了“1年4例、4個月3例”的高頻次捐獻。
學校依托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通過專業化宣講進行科學宣教,提供全流程保障,將“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訓精神融入育人實踐。
在這個春天,兩場生命接力的故事仍在延續。“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用愛拓展生命的寬度。”當一袋袋承載著希望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被送往病房,十九次 “生命相遇”早已超越個體善舉,成為一所高校、一群青年向社會遞交的溫暖答卷。
原始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03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