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 來源:上海教育
為全面深入貫徹全國和上海市教育大會精神,準確把握教育強國建設重大戰略部署,聚焦建設“五個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使命,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簡稱“兩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做精本土培育、做優青年培養,通過完善學科設置調整、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評價體制機制等,不斷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質量,積極發揮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2024年,兩委認真實施“東方英才計劃”,教衛系統共有465位各級各類人才專家入選,為加強戰略人才自主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024年“東方英才計劃”教師項目共有教衛系統99位教師人才入選,其中本科高校49位、職業院校20位、基礎教育學校30位。這些教師人才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在教育領域和全社會享有較高聲望。他們師德高尚、砥礪奉獻,專業學術能力精湛、育人成就突出、師生群眾公認,踐行弘揚教育家精神,堪稱新時代“大先生”。今天,讓我們走近“東方英才計劃”教師項目的本科高校教師人才們,感受他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愛國奮斗精神。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外語與文化傳播學院
王世鈺
牢記育人使命,播撒創新“種子”
“宏圖若難繪,細微猶可為;遠峰若難及,且栽手邊松。”這是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外語與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王世鈺一直堅持的教學理念。
細針繡緞,不斷更新課堂教學
人工智能時代,王世鈺副教授認識到,課堂的價值在于提供機器無法替代的互動性,于是她重新備課,采用更能激發學生個體高互動性的授課法,比如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課程的教學法更新為參與性互動授課,以“絲綢之路”一課為例,她讓學生扮演絲綢之路上的各國商販、模擬各國特產交易,深入理解其重要歷史意義。她努力讓每節課都達到學生樂于參與、收獲頗豐的效果,而精心備課的付出使她積淀深厚,廣獲學生好評,榮獲“外教社杯”全國教學比賽上海賽區特等獎。
王世鈺副教授與學生討論AI時代課堂教學的改進方法
片云載岳,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對教學的每一處用心,都是學術靈感的伏筆。王世鈺副教授認為,自己可以從發表中華文化類文章、指導學生翻譯“厚生、厚德、厚技”校訓、拍攝家鄉文化雙語視頻、參加翻譯等賽事的微實踐開始,以寸心之力為文化強國建設助力。她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上海市哲社規劃課題等都緊緊圍繞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展開。
王世鈺副教授講授中國文學與文化的傳播
尺鏡觀星,以時代需求為學生導航
王世鈺副教授將時代需求融入教學細節,她借技術重構課堂體驗——全息投影重現歷史外交場景,學生化身馬可·波羅的翻譯官,使教室成為時空折疊的跨文化實踐場域;以產教融合對接社會需求——與行業領先企業建立戰略合作,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翻譯項目歷練;以社會責任培育家國情懷——引導學生運用創新能力服務上海城市建設,傳播上海,翻譯未來。
王世鈺副教授指導學生設計簡歷
原始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zJ7FlchXFZzuKKhIUsaK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