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來源:第一教育 記者:臧鶯
“我特別關注人工智能在環境監測方面的作用,通過AI結合高精度檢測技術,可以更早發現潛在的水體或空氣污染源,這在我們國家的一些工業區域已經取得了初步應用成效。我認為,AI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顯著提升決策的時效性和科學性。”來自意大利的學生Valeria舉起話筒。“AI和可再生能源的結合讓我印象深刻。我們探討了AI如何預測太陽能產量、電網負荷以及天氣對能源供應的影響。我相信在未來,AI將成為推動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來自智利的學生Matias說道……

6月18日下午,在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能源與材料學院210報告廳,一場以“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研討會舉行,5名來自同濟大學聯合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的國際學生,與來自上海新時代國際暑期學校“綠色發展:熱功能材料設計及開發”項目的22名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國際項目學員共同探討了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的前沿議題。

交流研討以“圓桌討論+分組交流”的形式,設置了“AI推動社會資源優化與綠色發展”“AI在污染檢測與環境治理中的應用”“AI工具助力可再生能源生產與電力系統優化”“AI在基礎教育中的運用及其未來影響”等四個方面的議題。大家結合各自國家和專業背景,分享了諸多創新案例與實踐經驗,來自西班牙、美國、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國的學生分別匯報了各自討論成果,展示了AI如何在不同領域中推動綠色轉型的多樣路徑。研討現場思維碰撞、氣氛熱烈。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能源與材料學院院長王元元教授參加研討會時指出:“人工智能作為當前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之一,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科研方式;與此同時,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更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責任。將AI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深度融合,不僅帶來了挑戰,更孕育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王元元相信,本次研討能進一步推動高校之間的合作交流,推動國際學生之間的跨文化理解與協作。
同濟大學留學生辦公室主任陳毅立做了“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主旨演講,他表示,人工智能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技術議題,更是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議題。在高等教育領域,AI正深刻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不斷瓦解學科間的高墻,推動“學科融合、虛實融合、中外融合”的教育轉型。同濟大學以“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在教學與科研體系中不斷探索AI與環境可持續領域的深度結合。


據了解,2025年上海新時代國際暑期學校“綠色發展-熱功能材料設計及開發”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承辦,本次和同濟大學留學生辦公室及聯合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聯合舉行的“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是該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研討交流,增進了學生跨文化、跨學科的思維碰撞,對綠色技術創新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對綠色發展——熱功能材料設計及開發課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