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級單位,機關及直屬各部門:
上海市科委發布《關于征集2025年上海市未來產業場景的通知》,具體內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圍
(一)未來制造方向
發展高精密材料加工以及AI工藝優化等技術,支撐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制造、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等快速成型,推動關鍵技術、工藝與產品迭代升級及規?;瘧谩?/span>
1.先進制造(重點聚焦精密增材制造)
主要技術方向:材料結構設計,超高精度運動控制技術,光固化技術,精密光學技術,先進工業軟件檢測技術,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等。
擬驗證技術:高精度先進材料制備與適配技術,金屬或復合材料器件結構3D建模技術,高精度微噴射技術,高精度振鏡掃描控制技術,材料高精度面陣投影光固化技術,精密聚焦與光束整形技術,亞像素微掃描與檢測閉環工藝技術,高精度設計與數據處理軟件技術,微細加工集成技術,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及工藝-材料-設備協同優化技術等。
擬應用方向: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制造,精密光學儀器,微機械,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制造等。
(二)未來信息方向
圍繞類腦智能與新型智能計算系統兩大前沿方向,貫通“感知-計算-互聯-應用”全環節的智能技術體系,覆蓋從智能終端、具身智能到工業物聯網、數據中心與智算中心等多元場景,構建高效、安全、自主演進的下一代智能計算應用生態。
2.類腦智能
主要技術方向:類腦感知與信息處理技術,脈沖神經網絡與學習算法,神經形態計算器件與芯片架構,類腦計算系統與軟件框架,類腦-電子混合智能系統,類腦存儲與記憶模型等。
擬驗證技術:基于新型器件的存算一體類腦芯片技術,基于事件相機與脈沖神經網絡結合的動態視覺處理技術,超大規模脈沖神經網絡訓練與推理技術,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類腦計算架構與學習框架,多模態類腦感知與決策融合技術,面向邊緣計算的輕量化脈沖神經網絡部署技術,神經形態存儲硬件實現技術,面向異構平臺的類腦計算編譯工具鏈與編程模型等。
擬應用方向:智能終端感知計算,?具身智能感知計算,AI算力基礎設施,工業物聯網與智能監控系統等。
3.新型智能計算系統
主要技術方向:光計算,量子計算,新型光纖傳輸技術,光互聯、全光交換,可重構光網絡技術,光網大模型,異構算力調度與混訓,新型密碼等技術。
擬驗證技術:多功能集成光子芯片技術,大規模光學神經網絡技術,光電混合計算架構設計與片上集成技術,空芯光纖全鏈路傳輸技術,多波長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片上與片間光互連技術,分布式全光交換架構與快速光交換技術,自適應跨層光網調優與協同控制技術,光網絡智能調度與運維大模型技術,量子-光子-經典混合計算統一調度與混訓平臺,面向新型計算架構的編譯工具鏈與編程框架軟件系統,量子密鑰分發與后量子密碼融合的安全協議技術、基于新型計算架構的內生安全保護技術等。
擬應用方向:數據中心,智算中心,具身智能與智能終端等。
(三)未來材料方向
發展二維或超構材料的制備、異質集成以及AI輔助設計等技術,支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療、AR/VR等領域核心元器件迭代升級和關鍵性能指標突破。
4.二維量子材料(重點聚焦二維半導體材料)
主要技術方向:二維材料結構設計,材料生長技術,可控摻雜技術,精準無損轉移技術,原子尺度精密制造與表征,材料界面調控與表征技術,硅基異質集成技術,先進封裝與集成技術等。
擬驗證技術:新型二維半導體材料的理論預測與高通量計算、二維半導體材料能帶工程與異質結構設計、晶圓級高質量薄膜沉積與外延技術,二維材料的可控摻雜技術,材料生長原位實時監測技術,二維半導體材料的多維表征技術,高效高一致性原子級精度制造技術,光子-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的超快觀測與動態表征技術,二維材料異質結器件集成新型干法轉移技術,先進封裝與高密度互聯技術,硅基后道兼容的二維半導體集成技術等。
擬應用方向:先進晶體管與高性能邏輯芯片、邊緣超低功耗算力芯片與新型存儲芯片、高性能柔性晶體管與存儲矩陣器件等。
5.微納光子材料(重點聚焦光學超構材料)
主要技術方向:微納光子結構設計,精細可控制造技術,動態調制技術,傳感集成技術等。
擬驗證技術:微納光子結構逆向設計,高精度低成本納米結構可控制造技術,光學超構材料3D集成技術,智能動態可調光學超構材料主/被動調控技術,微納光子結構與圖像傳感器的片上集成技術,光譜/偏振多維計算重構技術等。
擬應用方向:微型化多維感知與成像系統,星載光譜探測載荷,高效片上光互聯與光計算器件,微型化顯示器件以及AR/VR顯示,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單光子源等。
(四)未來能源方向
發展貫通制-儲-運-用全環節新能源技術,覆蓋港口、機場、工業、交通等多元場景,構建綠色能源應用生態體系。
6.低碳合成能源(重點聚焦綠電、綠氫和綠色燃料)
主要技術方向:制氫,儲氫,運氫,綠色燃料制備、摻混、檢測等。
擬驗證技術:大電流高耐久低成本制氫技術,高效還原耦合制綠色燃料技術,生物轉化綠色燃料合成技術,可持續航空燃油制備及摻混技術,高壓氣態固態耦合儲氫技術,液態儲氫技術,綠色航運燃料檢測技術,區域清潔能源熱電聯供微網技術等。
擬應用方向:港口、機場、工業、電力、建筑等多場景制取、儲運、加注、應用等。
(五)未來空間方向
發展空天相關的多光譜識別、空間機器人、可變推力推進系統以及天基組網通信等關鍵技術,加快構建覆蓋衛星全生命周期維護、航班化天地運輸及天基數據基礎設施等系統。
7.商業航天在軌服務
主要技術方向:視覺感知與導航技術,空間機器人運動建模與控制技術,高效空間推進技術,太空捕獲技術,天基組網通信技術,天基智能計算與數據存儲技術等。
擬驗證技術:空間目標識別及三維重建技術,空間靈巧機械臂精細操作控制技術,高效軌道控制與機動技術,高性能液氧甲烷發動機技術和高效電推進技術,低溫推進劑在軌儲存及加注技術,超高溫熱防護技術,高精度氣動降軌與返回控制技術,空間碎片網捕及離軌技術,星間通信動態組網技術,天基高性能高可靠計算技術,天基分布式計算與存儲技術等。
擬應用方向:衛星在軌服務,空間碎片清除,空間航班化運輸網絡建設,天基數據基礎設施構建等。
(六)未來健康方向
發展大模型驅動的藥物設計、臨床試驗優化,實現高密度柔性電極與神經編解碼等技術突破,為個性化醫療、感知認知功能深度解析及神經疾病高效治療提供場景。
8. 腦機系統
主要技術方向:生物材料、信號采集與分析、特征提取、模式識別、神經編碼與解碼、微納加工、柔性電子器件等技術。
擬驗證技術:高生物組織兼容性侵入式或半侵入式電極技術,微型化高密度集成化電極陣列技術,腦電、近紅外光譜、腦磁圖等非侵入式采集技術,神經信號噪聲抑制與偽跡去除技術,時域頻域空域特征提取技術,閉環控制及神經信號解碼技術,電光磁聲等神經刺激技術等。
擬應用方向:大腦運動、認知、情感功能解析,神經或精神疾病治療,運動康復,腦功能增強,智能終端等消費級應用。
9.AI生物醫藥
主要技術方向:數字孿生,神經網絡學習,多模態學習,智能調度,自適應控制。
擬驗證技術:虛擬細胞與器官構建技術,類器官芯片技術,AI驅動的靶點發現和功能驗證技術,生成式模型藥物設計技術,多模態學習成藥性預測,人工智能增強的藥物分子動力學模擬技術,人工智能自動生產計劃優化。
擬應用方向:新藥靶點分析,分子功能預測,藥物設計,智能藥物生產等。
二、征集要求
(一)面向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開展場景供需征集。
1.面向場景方,重點征集已經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實體場景或虛擬場景供給,需要通過新技術應用賦能場景升級,并提供實際應用場景。實體場景需建設并投入運營滿1年,具備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且近1年無重大安全事故記錄;虛擬場景需已完成核心功能開發,且系統穩定運行時間連續不少于3個月。需明確場景當前難點,以及采用前沿技術解決具體問題的可行性。在場景建設期間,能夠向技術方開放必要的場景物理空間、數據接口或虛擬權限,且匹配具備相關場景運營或技術對接經驗的工作人員。
2.面向技術方,重點征集已經完成實驗室穩定復現的前沿顛覆性技術場景需求,需要在實際場景中開展技術驗證、優化或迭代。需明確該技術與現有同類技術相比的主要優勢、劣勢及創新點。相關技術前期研究已初步完成,包括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安全性測試等。需明確在場景中驗證的關鍵技術指標。
(二)場景建設任務應具備進行技術驗證和升級迭代的基礎條件,具有較強技術先進性、示范價值和復制推廣潛力,能夠綜合展現重要科技創新成果。具體包括:
1.技術先進性。場景建設任務應采用具有國內首創或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能夠在技術原理或算法模型驗證、技術迭代升級、集成應用上實現突破性創新。
2.應用基礎。場景建設任務承擔單位應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充足的資金投入,愿意開放合作,能夠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技術需求指標,具備穩定運行基礎。
3.示范推廣價值。場景建設任務應具有較為清晰的市場需求或社會價值,能夠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對行業技術升級、產業生態構建或民生改善形成引領作用。
4.合規安全性。場景建設任務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倫理規范,不存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生產安全等重大風險隱患。
(三)擬支持的場景建設任務主要在上海市實施,部分具有強適配性的產業場景,可拓展至長三角區域或全國范圍內實施。
三、遴選與支持方式
市科委將按照“供需征集、入庫對接、遴選論證、立項支持”的流程,對場景建設任務擇優予以資助。
(一)市科委委托第三方項目管理機構具體開展未來產業場景供需收集與場景建設任務遴選論證工作。
(二)項目管理機構負責收集并篩選符合條件的場景供給與需求納入動態滾動的“場景儲備庫”,形成場景供給、場景需求“兩張清單”,按照領域組織場景方與技術方對接并動態滾動。
(三)按照“技術水平先進、基礎條件完備、預期效益明確、運行方式合理、團隊能力適配、推廣復制可行”6個維度,組織場景方、技術方聯合提出場景建設任務并論證優化,擇優予以立項。
(四)對擬立項支持的場景建設任務,按照不超過總投入20%、最高800萬元予以資助。資助經費按照各場景任務目標完成情況,分階段撥付。
四、征集方式及時間
符合條件的單位可填報場景供給、場景需求征集模板(場景方請填寫附件1,技術方請填寫附件2)并加蓋公章,將電子版與蓋章掃描版一并發送至項目征集郵箱techfuture@stcsm.sh.gov.cn。郵件標題及附件名稱請注明具體技術領域及單位,如:先進制造-場景方-(單位名稱)-2025年度未來產業場景征集,先進制造-技術方-(單位名稱)-2025年度未來產業場景征集。
征集時間為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根據征集結果,場景建設任務申報事宜將另行通知相關單位。
五、聯系方式
郵箱:techfuture@stcsm.sh.gov.cn
電話:400820511
科研處
2025.9.11
【相關附件】
· 附件1 2025年度上海市未來產業場景供給申報表(場景方).docx
· 附件2 2025年度上海市未來產業場景需求申報表(技術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