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1日,由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熱物性專業委員會、亞洲熱科學與工程聯合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傳熱傳質分會以及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亞洲熱物性會議(ATPC2025)在上海張江科學城舉行。

本次會議重點關注熱科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未來方向,主題廣泛涵蓋從基礎科學到各種材料和系統的應用。清華大學張興教授、日本慶應大學Akira Nagashima教授、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Marc J. Assael教授、印度迪格博伊學院DipSaikia教授、日本九州大學Koji Takahashi教授、韓國朝鮮大學Dong‐WookOH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唐大偉教授、西安交通大學何茂剛教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高波教授、丹麥科技大學梁曉東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應邀參會。同時,來自海內外1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30名代表出席會議,其中海外代表90余名。與會嘉賓圍繞熱物性相關領域的實驗、理論和應用研究展開深入研討。
大會開幕式由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能源與材料學院院長、本次大會秘書長王元元教授主持。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校長、本次大會主席謝華清教授在大會開幕式上致歡迎辭。他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謝華清介紹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發展情況以及學校在熱物理性質領域取得的學科建設、學生培養等建設成果。并預祝會議圓滿成功,祝愿與會嘉賓在會議期間收獲知識、增進友誼,留下難忘的參會記憶。
清華大學張興教授代表國內執行委員會致辭。他闡述了熱物性研究的重要意義以及熱物性研究的前沿進展與最新成果,同時也回顧了歷屆熱物性會議的舉辦歷程和中國熱物性研究的發展史。他指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構建開放包容的學術生態體系愈發迫切,需引導科研工作者聚焦國際研究前沿,以嚴謹誠信的態度和創新精神,長期致力于解決基礎理論難題與實際應用挑戰;同時應更具全球視野與融合思維,持續努力與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建立新的合作關系。

本次會議評選出“青年科學家獎”“特殊貢獻獎”2個獎項并進行了現場頒獎;會議同時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期刊的Ared Cezairliyan獎也進行了頒獎。



本屆大會安排三天學術報告,包括4個大會報告、36場分會報告及各類報告277個。主題覆蓋分子理論和模擬、設備和測試技術、流體熱物性、固體熱物性、多相和相變熱物性、熱輻射、微納尺度熱物性、燃料和能源系統性質、熱界面材料性質、電子器件熱管理、AI賦能熱物性研究等11個議題,還包括熱超材料和儲能材料兩個專門議題。

首屆亞洲熱物性會議(ATPC)于1986年在北京召開,促進了全亞洲熱物性相關學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經過多年發展,ATPC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專業學術會議,并躋身全球三大熱物性國際會議系列,與北美、歐洲的同類會議每三年輪換舉辦一次。第十四屆亞洲熱物性會議(ATPC2025)的成功舉辦為全球熱物性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與智慧,推動了學術發展與國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