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以“依靠勞動創造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的新時代新征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勞模文化研究聯盟第八屆年會在我校開幕。本次會議由上海市總工會、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共同指導,全國勞模文化研究聯盟聯合中國職工文化體育協會“三個精神”專委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勞動教育專委會、上海市勞動模范協會、上海市教育工會、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位專家學者、勞模工匠代表及高校師生齊聚浦江之濱,共同探討勞模文化育人新機制,為弘揚“三個精神”、賦能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力量。開幕式由上海市教育工會常務副主席朱姝主持。

開幕式上,校黨委書記陸敏作為輪值主席單位代表首先致歡迎辭。他回顧了學校六十五年來作為“勞動模范搖籃”的深厚傳統,強調學校始終將勞模文化作為立德樹人的精神底色,通過課程建設、實踐育人與文化浸潤,持續推動“三個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致力于培育更多德技并修、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朱雪芹在致辭中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推動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強大動力。她表示,上海將持續優化勞模服務機制、搭建創新平臺、講好勞模故事,讓工匠站“C位”、精神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濃厚氛圍。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張艷萍強調,教育系統承擔著弘揚“三個精神”、塑造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上海將全面推進“五育融合”,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系統融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課程教學與社會實踐,構建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澎湃精神動能。

中國職工文化體育協會副會長王利中表示,“三個精神”專委會將著力推動理論創新、實踐探索與文化傳播,促進“三個精神”深度融入企業職工文化與公眾教育體系,激勵廣大勞動者立足崗位、扎實奮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新作為。

開幕式上,全國勞模包起帆受聘成為聯盟名譽主席。安徽工業大學、陜西勞模工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10家單位作為新成員接受授牌。曹路引智空間、吉林省鼎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聯盟首批實踐基地,標志著勞模文化研究向產教融合與社會服務進一步延伸。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局長薛慶超、大慶市委原一級巡視員王昆、陜西省勞模工匠協會會長蘭新哲、全國勞模文化研究聯盟秘書長劉文等嘉賓,分別圍繞“三個精神”與立德樹人、錢學森精神的當代啟示、以奮斗者姿態建功中國式現代化、文明勞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勞模文化育人的使命擔當等議題作了深入闡述,引發與會代表熱烈反響。

會議設置“三個精神與勞動素養”“馬院院長論壇”“數字勞動”“中職勞模工匠育人聯盟”“研究生論壇”等多個平行論壇。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就人工智能時代“三個精神”的傳承路徑、勞模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構建等議題展開跨界對話,形成一系列具有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研討成果。
閉幕式上,聯盟對優秀論文作者進行了表彰,并完成了輪值主席單位會旗交接儀式,第九屆年會將由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承辦。全國勞模文化研究聯盟秘書長劉文在會議總結中表示,本屆年會成果豐碩、共識廣泛,聯盟將繼續發揮平臺紐帶作用,深化理論研究、推動模式創新,助力勞模文化育人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
全國勞模文化研究聯盟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發展成為凝聚百家單位、覆蓋多類院校與研究機構的重要學術與實踐平臺。本屆年會的成功舉辦,為新征程上弘揚“三個精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啟迪與實踐參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