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7日,以“工業新質,智造無界”為主題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我校精選高端裝備、未來智能、新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領域的23項優質技術成果亮相高校展區,7個項目參加路演,獲得參展觀眾與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學校獲得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評獎部頒發的高校展區優秀組織獎一項,高校展區先進個人一項,參展項目“溫敏型動態自調節相變材料及其在節能建筑中的應用”獲高校展區創新金獎,路演項目“智能柔性捆扎機器人”獲高校展區創新獎。

在高端裝備領域,楊敬輝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跨學科產教研融合智能生產線,以保溫杯實際生產為藍本,創新構建了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教學實踐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實現從智能產線到學生實踐基地價值共享。崔立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高速高精度智能化磨削電主軸,有效解決國產電主軸動態精度差、壽命短等問題,重點服務于工業母機重點產業鏈,該項目已在部分高端磨床和非標設備中實現應用,顯著提升加工效率與成品率。林東海教授團隊研發的多功能痕量物質即時檢測裝備和半自動COD分析儀已在多行業實現成果轉化。

在未來智能領域,何成教授團隊自主攻關AI智能柔性捆扎機器人,效率提升近8倍,開啟高效標準化捆扎新時代,獲高校展區創新獎。王馨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加膠系統及智能膠桶來料識別準確率100%,單臺機器人可匹配12-18臺中高速機組,助力卷煙企業數字化升級。其研發的電主軸數字孿生三維可視化測試平臺,確保物理狀態與虛擬模型位姿偏差<0.5%,為遠程監控和智能診斷提供支撐。蔡寶工程師團隊自主開發機械臂數字孿生系統,實現高精度建模、智能仿真與低代碼開發三大核心技術突破。

在新材料領域,王繼芬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溫敏型動態自調節相變材料耐溫120℃,封裝率超85%,傳熱效率較同類產品提升89.3%,室內溫度波動降低56.8%,綜合性能超越美國同類產品且成本降低20%,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高校展區創新金獎。趙敏博士團隊創新研發的微波制備碳化硅粉體技術有望成為穩定的第三代半導體制備原料。超輕保暖纖維絮片等6項技術滿足新時代國防、新能源等國家重點攻關產業發展的新需求。

在節能環保領域,王瑞雪副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廢棄印刷線路板“多米諾”回收技術,分選準確率超98%,浸出率及沉淀率均突破99%,回收成本降低40%,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四川長虹格潤、大冶有色、常州厚德、河北金葉等企業,工藝運行穩定,社會、經濟、環境效益顯著。張西華副教授團隊研發的深度學習賦能鋰電池檢測技術,可為退役鋰電池梯次利用提供可靠的外觀缺陷檢測方法支撐,提升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過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推動新能源產業智能化升級。王臨才副研究員團隊通過貴金屬光催化綠色回收與高值化利用,實現常溫常壓條件下高效貴金屬浸出,分離后稍加處理即可高值轉化為高附加值貴金屬產品。

在信息技術領域,張東劍博士團隊自主研發的非接觸式張力在線檢測系統,實現了對繞線張力的實時、在線、無損檢測,有效避免了產品損傷,顯著提升了檢測精度與效率。吳青娥教授團隊研發的高精度直線電機的運動平臺創新采用直線電機直驅方式和高精度的光柵尺,提高了整個運動控制平臺的基礎性能,為半導體、光學、科研提供了高性價比的數字化且穿透到底層的方案。另一參展項目基于GenAI數據安全運營&網絡攻防訓練解決方案已在寧波職業技術大學落地。王真星副教授團隊研發的情緒交互具身智能機器狗,致力于打造全球首款真正具備情感理解與自主決策能力的四足機器人。

展會期間,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掛職)欒宗濤,上海市高校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蔣浩、張燕等領導蒞臨展位指導。校黨委書記陸敏來到我校展位現場參觀。本次參展項目吸引了眾多行業專家、觀眾、企業及媒體關注,充分體現了學校科技成果應用導向,為促進我校科技成果高質量產業轉化,釋放“二工大品牌”的產業價值奠定了良好基礎。









